English

21世纪与湖北暨武汉论坛举行

专家提出: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增长极
2000-11-20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本报武汉11月19日电为期2天的《21世纪与湖北暨武汉论坛》今天在武汉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给本次《论坛》发来了贺信;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交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央有关部委和研究部门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等170多人应邀出席会议,为新世纪湖北暨武汉的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专家提出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增长极。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课题组在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应着力提高武汉在湖北省发展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武汉市是湖北省综合性中心城市,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市未来的基本功能和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武汉市在湖北省的经济龙头作用和在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把武汉市建成华中地区具有更大影响的经济、金融、信息、高新技术、科技教育中心,形成一个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稳定提高的现代化城市。

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伍新木也提出:湖北打“长江牌”就要打“武汉牌”,湖北要靠武汉综合功能地位的提升而提升。湖北的21世纪,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世纪,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同步发展。城市化就要求城市主导,工业化就要求工业主导。城市主导、工业主导就必然要求以武汉为龙头。湖北应该通过武汉特大城市综合功能的强化,逐步形成鄂东城市群,进而形成沿江城市带,让武汉成为两江(长江、汉江)的龙头。湖北应该通过武汉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仅为湖北省广大市县让出工业化的空间,同时也支撑全省传统工业的改造,以促进全省工业化的进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陆玉麒的研究报告认为,武汉位置的居中性是思考和确立武汉在21世纪的战略地位的出发点。中国未来15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北部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增长极、以成渝为中心的西部增长极、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增长极、以穗深为中心的南部增长极,以京广、京九铁路干线连接南北,以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西的“菱型”空间结构模式。从区域效应来看,无论是几何中心性还是经济中心性,以武汉为中心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区域开发格局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凸现出来。武汉作为我国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无论从经济科技实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看,还是从发挥中心城市功能来看,都应成为国家中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

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带应当在中央争取有利于加快自身发展的区域政策。国家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政策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加大支持力度。

要优先发展武汉,必重点建设“光谷”。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德修说:“武汉·中国光谷”是实现武汉经济腾飞的希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要特别注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狠抓观念的转变。二是要创“武汉·中国光谷”的速度。三是要抓好总体规划。四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在《论坛》上说:应该用5年时间,提升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大规模引进高新技术和资本,快速进行产业整合,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钢材生产、医药产业和环保产业等五大基地建设,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五大中心。用10到1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发展极,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时期,我们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和发达的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成沟通国内外资金流、商品流、人才流、信息流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由主城、卫星城构成的“多圈层、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框架,形成联接鄂东南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圈的快速交通网络;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提高城乡人民生活富裕水平。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求是》杂志社总编辑戴舟,本报副总编辑李景瑞等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湖北省省长蒋祝平,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缪合林分别主持了《论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